应急救援预案的应急培训、训练和演习内容,应满足以下条件:
  
  (1)应急预案中有应急培训、训练和演习的内容吗?
  
  (2)培训计划中除应急预案本身外,是否还包括了下述相关内容:
      1)危险材料;
      2)个体防护设备;
      3)预防性维护;
      4)火灾、爆炸、泄漏;
      5)急救;
      6)其他。
  
  (3)培训计划是否基于具体的危险和应急响应岗位职责,并说明了培训的形式和频度?
  
  (4)培训记录是否包括了日期、人员、类型、效果等?
  
  (5)培训课程内容是否基于预案中规定的各级岗位职责,并根据危险和预案的变化而修改?
  
  (6)是否定期进行培训及其效果(知识、技能)评估和再培训并与场外应急培训协调?
(7)是否在合理的时间内对新参加应急救援的人员进行培训?
(8)是否确保各类应急救援预案都进行了培训,并通过训练和演习来评估培训的充分性?
  
  (9)培训方法是否包括了课堂培训、手把手的指导和现场教学?
  
  (10)是否将应急救援培训与生产操作培训结合在一起?
  
  (11)是否明确各类应急活动最低培训水平?定期进行下述培训:
      1)危险化学品贮存要求;
      2)疏散程序;
      3)应急报告程序;
      4)灭火器的使用;
      5)泄漏及其应急报警程序;
      6)消防及其他专业救援人员按照消防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培训。
  
  (12)应急培训是否做到:
      1)针对性:针对可能的事故情景;
      2)周期性:培训时间相对短,但有一定周期;
      3)定期性:定期进行技能训练;
      4)真实性:尽量贴近应急活动实际;
      5)全员性:全员培训。
  
  (13)应急训练和演习是作为测试应急预案的一种手段,还是仅仅为了培训?
(14)定期进行训练和演习,并且测试所有预案及应急能力吗?
  
  (15)训练和演习是否贴近实际,其结果是否评估并建档,发现问题是否采取纠正措施?
  
  (16)除定期进行全面训练和演习外,是否对下述关键要素进行演练:
      1)通讯;
      2)消防;
      3)医疗/急救;
      4)泄漏控制;
      5)应急指挥中心及其工作人员;
      6)监测与侦检;
      7)净化与清除;
      8)疏散。
  
    (17)设计训练和演习场景时是否考虑以下因素:
      1)预案评价与需求分析;
      2)明确目标与范围;
      3)费用与资源;
      4)潜在事故与可能的应急操作。
  
    (18)(企业内、企业外)各类人员都参加相应的应急训练和演习吗?
    (19)训练、演习的策划、实施、评估职责明确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