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涂料性能的测试。涂料性能是指涂料的黏度、密度、遮盖力、固体含量、流平性、干燥性。现将检测方法分述如下。 ①涂料黏度的测定 液体涂料的黏度是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阻碍其分子间相对运动的能力,即表示流体流动时产生的内摩擦力。 涂料最常用的黏度是涂-4杆黏度计。主要测试范围为15Os以下的涂料。 将涂料倒入杯中。测定时,将手指堵住漏斗嘴,涂料倒满时,将手指从漏嘴处移开,并同时开动秒表,流出全部涂料所用的时间(s)即涂料的黏废。测定温度为(25±1)℃。作两次测验,其误差不大于2%~3%。 黏度换算表见表6-9。
②涂料密度测定法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l756—79。 ③涂料遮盖力测定方法 涂料的遮盖力即涂料涂在物体表面形成均匀的薄层,使底色不再呈现,所用的最在涂料用量。用g/m2表示。测试用黑白格法,即把一块lOO mm×100 mm的黑白板用涂料涂刷后,放在光线下照射,目测,黑白格界限消失,记下所用涂料量。 涂料遮盖力R,(g/m2),按式(6—4)计算
式中 A——所用涂料量,g; B——试样加涂料的质量,g: C——涂料面积,m2。 详见国家标准(GBl728—79)关于涂料遮盖力测定方法: ④涂料固体含量的测定法 涂料的固体含量即在一定温度下加热、溶剂挥发,烘干后剩余物质量与原质量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涂料固体含量按式(6—5)计算
式中 C1——干燥后涂料试样质量,g; C——干燥前涂料试样质量,g。 ⑤涂料流平性的测定法 将涂料刷涂或喷涂于物件表面,经一定的时间后,刷痕消失,形成平滑的表面,这种性能称为流平性。形成平滑表面所用的时间可用来评定涂料流平性的好坏(用mm表示)。一般评定标准是:不超过10min良好;15 min后仍未形成平滑表面为不合格。 测定时选用马口铁板,要求表面平整;规格为50 mm×120 mm×(0.2~0.3)mm;涂料刷厚度为25~35mm。 详见国家标准(GBl750—79)涂料流平性的测定去。 ⑥涂料干燥性的测定 涂料的干燥性是指将涂料以一定厚度涂在物体表面上,溶剂挥发经氧化聚合后,形成团体薄膜所需要的时间。它是涂料施工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干燥时间分表干、实干。 表干:将棉球放在涂膜上,嘴吹棉球,能吹走且不留棉丝,或手指轻触涂膜不粘手。 实干:涂膜上放一张滤纸,纸上再放一个200g/cm2的重码。30s后移去重码,将样板翻个,纸片自由落下为实干。 另外,有些防腐涂料需加热固化,涂膜固化后用棉球蘸丙擦拭,不变色为合格。 ⑦涂料水分的测定法 详见国家标准(CBl746-79)涂料水分测定法。 (2)涂层性能测定法 ①涂膜附着力的测定法 详见国家标准(GB 1720—79)涂膜附着力测定法。 ②涂层柔韧性的测定 详见国家标准(GBl731—79)涂膜柔韧性的测定法。 一般涂层的柔韧性要求为1~3级。 ③涂层冲击强度的测定 涂层的冲击强度为受高速度负荷作用下的变形程度,它表现涂膜的弹性和附着力。详见国家标准(GB1732—79)涂膜抗冲击强度测定法。 ④涂膜耐磨性测定法 详见国家标准(GBl768—79)涂膜耐磨性测定法。 ⑤涂膜厚度测定法 详见国家标准(GB 1764—79)涂膜厚度测定法。 ⑥测定耐湿热、耐盐雾、耐候性(人工加速)的涂膜制备法详见国家标准(GB 1765—79)测定耐湿热、耐盐雾、耐候性(人工加速)的涂膜制备法。 ⑦涂膜耐盐雾性的测定 详见国家标准(GB 1771—79)涂膜耐盐雾测定法。 ⑧涂膜耐化学性测定法 详见国家标准(GB 1763—79)涂膜面化学性测定法。
上一篇: 补口结构形式
下一篇: 管道防腐蚀中常用的检测工具及仪器
点击下载本页文档